3)第33章 驿站_大明匹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诗,有几分士人风采,又兼态度谦逊,年轻有为,杨嗣昌对他和颜悦色,殷殷叮嘱,犹如子侄。

  “王泰,你送的礼我收了。不过,这日后的事情,你可要好好干,千万别辜负了君王的厚望。”

  在到达京城时,王泰派人送了两千两银子给杨嗣昌,杨嗣昌并没有拒绝。

  “大人放心就是,下官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不会让大人失望!”

  王泰赶紧回道。这几日就要决定自己的前途,杨嗣昌是皇帝的宠臣,他自然要好好表现。

  “王泰,你说这流寇,还能不能翻起浪来?”

  杨嗣昌话题一转,忽然提到了中原的内乱上来。

  “大人,以小人之见,皇亲国戚、士大夫之流、豪强官绅,这些人兼并了我大明七成以上的土地,赋税却不到三成,富者良田万顷、千顷,贫者无立锥之地,嗷嗷待哺。以此看来,我大明积弊甚矣。只要有百姓吃不上饭,流寇就没有办法根除。这是小人的肺腑之言,大人莫怪!”

  王泰的话,让杨嗣昌脸上又是一红。他的家里,不就有良田百顷,不就是藏税匿税吗。

  “王泰,这就是你说的救救农夫了。你做的很好,可惜你没有功名,否则……”

  杨嗣昌微微摇了摇头。对于这个一片赤子之心的年轻人,他也是由衷地好感。

  怪不得负气要强的孙传庭如此看重此人。知行合一,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比起那些空谈误国的腐儒,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大人,位卑未敢忘忧国,即便是一介匹夫,也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人不像大人要日理万机,面对天下流言蜚语。说起来,大人的处境要艰难多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好!”

  杨嗣昌赞赏地点了点头,看来高起潜推荐王泰,确实不是私心。这王泰,确实是一名干才。

  原来他打算着,是不是给王泰个副总兵、副将之类的,现在看来,不如赌一把,再冒险一些,看看有没有奇迹。

  “听说你垦荒赈民,垦田近万顷,安抚流民二十余万,此事可是当真?”

  看起来,杨嗣昌对王泰的一举一动,了解的相当清楚。

  “大人,只要能吃饱饭,百姓就不会从贼,这道理,再简单不过。孙总督在陕西清屯,其实小人的做法和他一样,无苛捐杂税,无藏匿土地,税赋归于朝廷,粮食归于百姓,如此而已。”

  王泰的话语听在耳中,杨嗣昌又是连连点头。

  “无苛捐杂税,无藏匿土地,救救农夫,如此简单,我大明又有几省做到?”

  土地兼并、藏税匿税、苛捐杂税,大明王朝积弊之深,官府积重难返,需要的,恐怕是一场从上而下彻彻底底的革新。

  “王泰,你部下的咸阳乡兵在济南城一战成名。你倒是仔细说说,你练兵的心得。”

  “大人,就如大人所说,足食方可足兵,要练兵,首先是粮饷充足,然后才是训练等等。只有……”

  王泰毕恭毕敬回答着问题,杨嗣昌不时点着头,显然,王泰的许多话,都挠到了他的痒处。

  “大人,朝中之事,你比小人更清楚。小人想问问大人,朝廷要措饷练兵,这练饷,莫非又要加在百姓身上?”

  杨嗣昌眉头一皱,微微摇了摇头。

  “难道朝廷还有其它的法子吗?”

  明知道皇亲国戚、达官贵人、豪强官绅们富可敌国,但朝廷就是没有办法从他们身上拿出银子。大明朝廷,何其悲催!

  “若是我大明所有田亩都能依律纳税,百姓可免去苛捐杂税不再做贼,朝廷能国库充盈以养精兵,强干弱枝以强皇权。看看现在,朝廷没有银子,士兵因缺饷而造反逃亡,百姓因无粮而从贼,藩王官员豪强脑满肠肥,而无礼义廉耻,贫富差距太大,矛盾重重,我大明实在是……”

  王泰也是敞开了心扉,侃侃而谈。这个时候,他不需要藏拙,和盘托出,即便杨嗣昌能采纳一点,对天下百姓,对大明王朝,也是一件好事。

  “王泰,你说说,和东虏和议,是利是弊,难道真就是坏了什么春秋大义吗?”

  也许是觉得所谈太过沉重,杨嗣昌转换了话题。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