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0章:并州风云(八)_三国视频君:开局盘点十大猛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

  “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

  “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所以又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

  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

  宋太祖信任赵普,赵普也敢于在宋太祖面前坚持自己意见,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个人做官。

  接连两天,宋太祖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上朝的时候,又送上奏章,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荐,这下可触怒了宋太祖。

  宋太祖把奏章撕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来,放在袖子里。

  退朝回家以后,赵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来,过了几天,又带着它上朝交给宋太祖,太祖方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再有一次,赵普要提拔一名官员,宋太祖不批准,赵普就像前次一样坚持自己意见,宋太祖说:

  “我就是不准,你能怎么样?”

  赵普说:“提拔人才,都是为国家着想,陛下怎能凭个人的好恶专断!”

  宋太祖听了,气得脸色变白,一甩袖就往内宫走,普不能入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太祖终于同意。

  当初,宋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

  赵普被誉为宋代开国元勋的功劳有二:

  一是参与策动“陈桥兵变”,二是参与策动“杯酒释兵权”。

  这两件事,从史料所记载的史实看,其主谋和决策者仍是赵匡胤自己,而赵普在其中的分量有限,尤其是关于“杯酒释兵权”,是否赵普的初衷?

  除了朱熹将其完全归功于赵普之外,学界迄今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赵普是主张动用武力即杀戮解决赵匡胤对于重臣的猜忌的。

  而朱熹将此归功于赵普,则旨在抬高《论语》的社会功能,但在“陈桥兵变”中,赵普确实是出了大力的。

  然而,“陈桥兵变”不论从犯上作乱,还是从“兄弟相残”的角度说,都是与《论语》大义相悖的,因为《论语》开宗明义地反对“犯上作乱”。

  主张“仁”尤其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为赵匡胤出谋划策,通过发动“陈桥兵变”而获得天下,说成是“以半部论语辅太祖定天下”,岂不是对于《论语》大义的背离和亵渎吗!?

  赵普要是真懂《论语》却说这样的话,那可真是大言不惭了!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