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6章 宋濂_铁火君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宗主府改为天启府后次日,颁布了一条令天下侧目的

  天启将与来年开科取士。天下各地,不仅限于江浙行省和湖广行省,德才兼备的人才都可以前来应试。按照规矩说,天启是天完朝廷下的割据势力,擅自开科取士,与理不合。但当今天下,兵强马壮者又有谁能约束。

  天启攻占江浙行省后,已经有许多有些声望但在元廷混的不如意的儒生来投。郑晟又命各地呈上本地有才名的大儒的名字、生平经历和所做过的功绩,如同后世的应聘简历。

  第一个被他请来的是浙东名士宋濂。宋濂素有才名,元顺帝多次召他做官,但都被拒绝了。因方元珍攻占浙东,他与家人躲避战乱,隐居在杭州诸暨。张世策驻扎杭州时,听本地人传颂宋濂的才名,将他推荐到天启府。

  郑晟立刻派人去请来。宋濂精通四书五经,兼修佛道。郑晟让他辅佐周光,编纂文本,统管天启教习。

  宋濂自诸暨出山后,一路走到应天府,沿途见百姓安居乐业,没有被战乱侵扰,感觉天启不像从前传闻中那般极端。到应天府后,与郑晟一席长谈,虽觉得郑晟所说有些偏颇,言辞常有闻所未闻的异端邪说,但对他平易近人礼贤下士的姿态很满意。

  教习馆在天启府东南,这里应该是城中人口最密集地方。前往各地置办县学的老师都是在这里学习后走出去的。

  周光立刻让两个副手带他先了解教习所需做的事情。教习馆杂务甚多,他的学识又有限,一直像被这个沉重的包袱,巴不得把这里的事务甩出去。

  花了三天时间,宋濂大概弄明白了整个教习馆大概是怎么回事,心中有股说不出来的滋味,脑中空空如也,一点念头也没有了。

  这日,他低着头从教习馆大门出来。

  一个中年文士早候在门口的石狮子前,远远的叫他:龙门子,你也来应天府应召了。”

  龙门子是宋濂前年修道时为自己取的别号,只有亲近的挚友才知晓。他抬起头看,来人两腮消瘦,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希和。”他一口叫出那人的名字。

  来人叫杨宪,祖籍山西人,常年在江浙游历,几年前在前往浙东时,曾与拜见过当地名士如刘基、宋濂、叶琛等人。

  “你也是被府主召来的?”宋濂神色不振。

  杨宪笑着摇头道:“不是,天启攻下金陵时,我便投奔来宗主府做事了。”他神色得意,“昨日我在府主处听说你来教习府,便来此处寻找你。”

  宋濂苦笑道:”我接到天启府礼聘书时,本来是拒绝的,但……“他叹了口气,一言难尽。

  元朝皇帝召他时,他可以避而不见,但天启府来人甚是烦人,软磨硬泡,哪有一点召见的威严。

  杨宪拉住他的胳膊,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那边有个茶馆,你我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