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怀疑(1956—1957) 第十三章(3)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次大分裂已悄然开始。尽管党章中对历史发展必然性的信仰丝毫未变,党内争吵也没有激化。而且,毛泽东对批评采取了容忍态度(李立三和王明得以重新人选中央委员会),但裂碑依然存在着,其中有两条裂碑在以后的10年内已似鸿沟

  刘少奇第一次大胆地冲撞毛泽东。随着踏平这些“障碍”想法的萌生,毛泽东不再是在跋山涉水途中满脑子只想着革命事业的纯而又纯的英雄,而是变成了有着复杂经历的政治家。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刘少奇的报告中105次提到了毛泽东的名字,但在八大上仅有4次。“集体领导”的话总是挂在刘少奇的嘴边。

  刘少奇说,在中国,基本的政治斗争已经结束,今后的任务是进306Mao行经济建设,其目的是要转移毛泽东对政治运动的热情。他大声呼吁,说出了许多经济计划者想要说出的话:“在革命战争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不能够用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刘少奇在解释为什么把“毛泽东思想”从党章中删去时显得无动于衷。他说:“七大已经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即使现在不再提毛泽东思想,我们每个人仍然知道它。”刘少奇进一步说:“另外,如果总是重复已经习惯了的东西,也没有什么意义。,,?[犯

  毛泽东清楚地知道,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攻击已经对他在党内的最高权威的地位产生了影响。当时亲近毛泽东的邓小平在一次对共青团讲话中说:“毛主席从来没有说过他不会犯错误。”[331这听起来像是为毛泽东辩护。交通部长(非中共党员)说:“社会主义民主应当比资本主义民主更优越。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有三年或四年的任期……谁知道毛主席要当多少年的主席

  毛泽东在1957年初确实考虑过引退问题。他把自己比做一名戏剧主角,他也怀疑自己是否正在衰老而不能把戏唱好,但他没有下台。他没有向党和政府提出辞职请求,仍然是党和政府的首脑。

  对于苏联,毛泽东在公开场合出言谨慎,但在私下里他是指责莫斯科的。他决定同时接见米高扬和波兰领导人奥哈布,这是带有恶作剧性的行为。在交谈中,他明显偏向波兰,甚至赞扬被苏联人诅咒的哥穆尔卡。

  毛泽东对波兰的这位第一书记奥哈布说:“好像不谋而合,中国和波兰一直是很好的伙伴,我们对此很满意。”米高扬怒气冲冲。奥哈布深受鼓舞,当即大胆地批评了莫斯科。毛泽东就在他的办公室里挑起了两个外国领导人的争端。

  米高扬不同意奥哈布对“波兹南事件”所作的冷静分析。奥哈布反驳说:“波兰人比苏联人更清楚波兰正在发生的事情。”米高扬大发雷霆:“发表如此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