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十二章 建设(1953—1956) 第十二章(1)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会晤。周恩来曾去过莫斯科两次;刘少奇去过一次(历时三个月)。较低等级的苏联领导人也曾访问过中国,但这五年来毛泽东从未离开过中国。

  尽管毛泽东没有这样明说,但斯大林死后莫斯科确实对毛泽东更信任,也更慷慨了。以前在莫斯科的公文袋里堆积的有关两党的所有分歧,在1953年到1954年期间得到解决。令人吃惊的姿态变化是,《真理报》甚至称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赫鲁晓夫欣然来到北京—这是他第一次访问亚洲—似乎也是更加友好的信号。

  这次中苏最高级会晤的具体成果对毛泽东有利。毛泽东得到了更多的贷款,收回了在苏联人控制下的东北的两个港口。

  毛泽东不喜欢的中苏联合股份公司被解散,这比毛泽东和斯大林所签协定规定的日期提前了25年。苏联的报道史无前例地称中国为“平等伙伴”。

  然而赫鲁晓夫是在闷闷不乐中离开中国的。在回到莫斯科后,他告诉同僚:“与中国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毛泽东向赫鲁晓夫提出了蒙古问题。他曾同意斯大林坚持外蒙古可以独立的意见—他当时不得不这样做。但他认为莫斯科把乌兰巴托变成了关在笼中的猴子。[141毛泽东后来说:“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但他们(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拒绝回答我们。”

  从文化背景上看,这次会晤像是黑夜中交臂而过的两艘战舰。赫鲁晓夫说:“每当我们要改变话题时,中国人就送来茶—请喝茶,请,请……按照中国的文化习惯,如果你不立刻喝光,他们就会把杯子拿走,再泡上一杯,放在你面前—如此接连不断。”[15],b胸狭窄的赫鲁晓夫感到毛泽东是在捉弄他。

  赫鲁晓夫曾要求中国派100万工人去苏联开发西伯利亚地区,毛泽东觉得这有些冒犯了他。赫鲁晓夫放弃了要求,毛泽东(按照赫鲁晓夫的说法)却说这个计划可以试一试。这时赫鲁晓夫失去了勇气,但他只得履行他所提出的建议。20万中国工人去了西伯利亚。这个计划夭折了。

  赫鲁晓夫愈来愈感到毛泽东过于精明,“他知道怎样制服我们’

  毛泽东和赫普晓夫确实曾在一件事情上达成一致意见,但很快就被遗忘了,这件事20年后在不同的情况下重新被提了出来。当时赫手晓夫曾提议就欧洲安全问题召开会议,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好主意。于是,赫香晓夫向23个欧洲国家和美国发出了邀诗,但西方不感兴趣。后来当赫尔辛基会议在1975年召开时,毛泽东指责这是对苏维埃的背叛。

  当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国庆游行队伍时,赫鲁晓夫像是一个察看庄稼长势的农民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