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1949—1950) 第十章(1)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排他的两个儿子回湖南,但不是同行。毛岸英于1950年回到湖南,毛岸青在1951年才回去。他们来到母亲的墓前志哀,拜访了杨家的人。毛泽东还和陈玉英取得了联系。他在长沙清水塘和杨开慧一起生活时,陈玉英是他们家的保姆。毛泽东曾四次邀她到北京,每次都花很长时间单独陪着她。

  毛泽东没有去感受北京街头的热烈气氛,他径直来到香山双清别墅—带着他的书、烟卷、卫士、旧衣物等用品—住在那里。香山位于城西,那里更安全。后来,他于1949年冬末至1950年出访莫斯科归来,就迁址被环绕宫殿的红墙隔开的紫禁城。他的住所名叫菊香书屋,在松柏掩映之间,其卧室像个舞厅。

  把家选在这里的确有眼光。在其后的几年中,北京很多旧建筑都进行了修整。城墙、城门都像演出后落幕一样推倒在地。工匠们不再制作艺术品,而是被派去制作肥皂。几乎所有的外国使节都被要求搬出原使馆区优雅的住宅,到闭塞的郊区建造新馆。

  然而,毛泽东没有建造斯大林式的小别墅,他住在过去皇帝曾经住过的地方。

  “房子”是明代建筑的楼阁,坐落于王朝的心脏紫禁城一个静僻的角落。金黄色的琉璃瓦顶掩映在绿荫丛中,红色的立柱像卫兵一样立在那深棕色的木墙周围。

  毛泽东住房窗外的青铜雕龙,张着大嘴,像是诉说着从过去到现在的经历,在1949年的北京没有人能在此中听到龙吟。汉白玉台阶一直延伸到宽大的田字型琉璃门下,门内用下垂的窗帘遮住。

  这地方是中南海。毛泽东站在他的前门可以看到鱼儿游动的清澈湖水。

  房子里简朴而雅致,毛泽东不喜欢花或其他的装饰品。高高的屋顶有一种阴森的气氛。高大的窗户投下的光线像是教堂一样。木雕屏风和丝绸帷帘显示出一种淡雅的情调。像街灯一样的大吊灯挂在距沙发i0英尺高的地方。书籍横着堆放在一起,中国古书都是这样放法。书籍中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可能这是毛泽东不时攻读英语的工具书。

  一只茶杯和一只放大镜置在毛泽东那罩着台布的书桌上。

  木床的一边,一条长凳上是很厚的一振书}so},另一边是痰盂。

  衣服挂在衣架上像是医生的白大褂。窗户外是一小块菜地。毛怪亥亦黑老间颗或伏熹时一常去照料地里的菜豆。这是皇帝所没有做过的。

  毛泽东那心灵的眼睛一定急速地浮现起“解放”的一幕幕场景。谁在他家乡韶山的农舍升起红旗?长沙《大公报》是怎样辩论的?人民解放军经过龟山和蛇山攻克武汉时的情景又如何

  解放很快就成了过去的回忆。“中国共产党掌权”对世界的“解放”具有崭新的意义。毛泽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