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把握未来(1935—1938) 第六章(4)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证明这一点。原因之一可能是他认为自己是四川人,希望留在他自己的天地里。另外,也可能是对毛的专横的工作方法的一种报复。

  但是,朱真正关,心的或许是分裂本身。他可能是分兵北上这一妥协政策的制造者,.他之所以决定随张国焘向西,作为一种策略,可以防止第一和第四方面军的火并。

  总之,一年以后,朱德与张国焘一起到了毛所在的延安,从此对张很少作什么评论。

  除非这一出戏是毛故意安排的,但是又不象。毛在从毛儿盖继续北上的艰难跋涉中,身心一定都遭受折磨。

  在甘肃过大草地是长征中最恐怖的日子。泥潭、饥饿、当地居民(回族)的敌视骄横和对毛的一系列政策的不明了,使毛丧失了上千名战士。回族女首领对汉人深怀敌意,她威胁说,任何给红军提供帮助的人都将被开水活活地烫死。

  红军不得不为求得食物而第一次杀人(不然,他们只能吃松果、蘑菇和青草)。毛后来说:“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有一天我们一定要偿还当时不得不从藏民那里拿走的给养。”◎没有材料证明他们这样做了。

  毛奇怪的谈论或许是尖刻的嘲讽,五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西藏的一些措施做法,或许应该与1935年藏民对毛的做法经历有关。

  长征一拐就要结束了。毛的部队在越过六盘山之后到达陕西,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小部队已经在那里,徐海东欢迎这批穿着破衣烂衫的幸存者。**走向前去平静地问道:“你是海东同志吗?”他果然就是。长征的恐怖和壮烈就此结束——

  *此段失实。——校注

  **这支队伍从三十年代早期开创的江西苏区出发到达陕西,与陕西革命力量汇合。陕西革命力量是在十六名陕西青年领导下,由二十年代的农民运动发展而来的。1926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曾教过这十六位青年。

  在时而酷热时而严寒的恶劣气候条件下,毛跨越了二十四条河,翻过了十八座山。等他到达西北黄土高原时,术他的一年之前离开江西的士兵只剩下了10%。

  在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毛只说了句:“谢谢你不辞劳苦地来接我们。”那天晚上,他平生第一次睡在黄土窑洞里。

  长征将毛“造就”为一个把思想和行动结合在一起的人,将他推至于中国最有希望的政治领袖的地位边缘。而且给他提供了一支钢铁般的队伍,他们一直和他站在一起,直到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

  的确,长征曾是一场大退却,⑤而且直到1935年底,共产党的命运还是前途未卜。然而,长征具有深远的影响,红军走过的路程相当于美国东西跨度的两倍。毛之于中国犹如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