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 奋 斗(1927-1935) 第五章(7)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毛泽东这个人。毛身边还有两位副主席,张国焘是其中之一,这个地主的儿子一直与毛合不来。

  在上海,王明和博古取得莫斯科同意后,决定巩固在中央的正规统治。1932年,他们开始了计划中的下一步,中共中央由上海搬到了江西,这个最富有生气地显示共产党的精神的地方。“从1931年到1934年,我在中央根本没有发言权。”毛后来抱怨说@。

  28个布尔什维克反对毛的什么呢?还是两个老问题——军事战略问题和土地政策问题。在落后的中国,要靠枪杆子和农民保证革命的最后胜利。28个布尔什维克无论在军事思想还是土地政策方面与李立三的本本主义都没有多大差别。

  在28个布尔什维克的眼里,毛只不过是一名农民游击战士,他的军队已被游民思想所腐蚀。他的灵活的战略战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在28个布尔什维克看来是忽视了根据地的占有。“夺取主要城市”他们叫喊,仿佛1927年和1930年的惨败没有发生过似的。

  总之,28个布尔什维克将毛看成是《水浒传》中那样的农民反叛者,而不是一位布尔什维克式的无产阶级军队的领袖。

  在江西,毛根据人民战争的要求调整了他的土地政策。“鱼”需要“水”,没收财产要谨慎从事,不要与中农为敌。在共产党的修道院里长大的28个布尔什维克,伸出优雅的手轻易地抓住了把柄,毛执行的是“富农路线”。

  28个布尔什维克对中国共产党前十年的历史似乎毫无记忆,那段时间也没给他们留下任何创伤。另一方面,他们所说的也不是假的,他们的批评有时是有很好的理论根据的。

  毛确是把一些封建主义色彩(例如,家族政治)绘入了治理农村的蓝图。毛还不精通马克思和列宁,头脑中还残存着一些《水浒传》的思想。

  甚至在语言的使用上,毛也和28个布尔什维克展开论战。他认为简单地将“Soviet”(苏维埃)和“Bolshevik(布尔什维克)直译过来,普通农民根本就不懂它们的含义是什么,许多人都以为“苏维埃”是一个人的名字,“布尔什维克”,更是象刀叉一样不为中国人所熟悉。毛总是尽量避免使用“布尔什维克”这个词,他还找到了一个有具体意义的词来代替“苏维埃”——“工农兵代表会”。

  但是,在28个布尔什维克看来,毛这种做法恰恰证明了他对马克思主义把握得不准确。

  1933年,毛被解除了制定政策的权力(尽管他还拥有他的政府头衔)。此时,蒋介石调集了不少于四十万人的军队,开始了第四次“围剿’’,但毛已不是此次反“围剿”的负责人。

  周恩来负责这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