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七章 道德_圣仙王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章吧!”

  吕杨充满自信,嘴角微扬,露出一缕笑意,他也不等了,于是虚空做纸,抬手龙飞凤舞书写三个字“道德经”

  “道可道……”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吕杨气定神闲,下笔如有神助,这一篇道德经在华夏灿烂文化中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吕杨写来,意兴飞扬。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最初德经是放在前面的,道经放在后面,后来的儒师干脆将两部经书合放在一起。

  其中重在论道的可以看做是道经,其余内容,是在道的基础上阐释的治国修身思想,可以看作德经。所以,道德二经书合在一起是有道理的。

  吕杨之所以书写这部经书,因为这部书在另一个世界是一部影响古今的辉煌巨著,其思想光辉璀璨,万古不朽。

  吕杨实在想不出,自己不作道德经的原因。

  不管是穿越者,还是所谓的天授,抑或是更加虚无缥缈的天人转生,都要有一种觉悟,那就是将所知的东西从脑中抠出来,传递出去,不管这是不是最初的使命!但是到了这片世界,这些都是无形的使命。

  将道德经书写出来,将华夏文明光辉璀璨的思想和精华经由自己的手传播到这个世界,吕杨没有任何的负疚感,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振奋、责任以及期待。

  身为华夏之魂,若是不将华夏之精神传递四方,那就枉为人子。吕杨十分期待,这一本著述会在大匡皇朝这个以圣道为尊的国度激荡起怎样的浪花来。

  “天地不仁……上善若水?”曹道元在吕杨动笔的时候,便将目光转到吕杨这边了,作为州比最具期待的人物,吕杨让很多的儒师非常期待。

  事实上,不止曹道元,十三大书院的院主和所有的儒师都将目光投到吕杨身上,道德经三个字一出,就让不少儒师心头微微震动。

  有的儒师心想,这三个字的范围太大,太宽。以一位书院儒生的水平,难以写这样大的命题,若是不能言之有物,就会落入空泛,若是没有深刻的东西,便会沦为假文。

  大、空、假正是这类大命题的致命缺陷,道和德这样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