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3章 开荒_我在大明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粮食这一块的重要性,我们黎族亦是清楚,外面的粮食我们做不得主,但内里我们黎族可聚合人手进行开荒。

  当然开荒本身就是要做的,想要过好日子,田地就不能少!”

  “直接说方案!”

  大五指峰地区的开荒筹备,海口方面已经知道。

  借开荒聚拢散落在外,户数,人口较少的村落,配合“下乡驻点”政策,与西河集中力量,规划河流,集中开垦良田。

  整套方案周期长达十年,计划开荒土地十二万多亩,整理大小河道水路八百多里,完工之后将集中兴建城镇六个,村级单位三十七个。

  除自治区人口外,还需对外吸纳三四万人。

  “我们的方案是。

  每开荒一亩地,增三坛产量,分三年落实。

  同时新开土地,每季度上报一次产量,缴纳一次田税。

  以新增田亩税为参照,每三元田亩税,增一坛产量,有效期同样是三年!

  具体考核可由审计体系主持!”

  王十三娘很干脆,也很直白,就是要政策,要高层对黎族的倾斜。

  不过这话说的并不让人感到生厌。

  因为所提要求,并不是单纯的要,背后有黎族的付出与贡献。

  开荒,自古以来保境安民,增产粮食,添民富增国运的法子。

  一亩田地,在农垦模式之下,一年三产可均产粮七石,八百多斤粮食,百亩就是八万斤,千亩就是八十万斤,大五指峰地区真要能在十年内开出十二万亩,哪怕打个折,一年开一万亩,稳定效果那也是刚刚的。

  就这,政策上倾泻一些,完全说的过去,毕竟黎族要的也不多,一亩一坛而已。

  至于田税,三元一坛,这比例控的也不错。

  开荒土地,并不是马上有产,土地产出需经人呵护,不是说撒把种子就能等收成的。

  海南有天气条件加持,有了土地懒人也有饭吃,可单亩产出就少了。

  加以田税为标准,等于加了一条自我捆绑的锁链,想要更多的酒水产量,黎族就必须对新开土地进行精耕细作,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田税。

  以目前琼海的粮价,三块一石。

  及二成的田税,一地每新增三元田税,背后新增的产粮当在六石左右,差不多就是一亩地经一年精耕细作的产出。

  两相结合,说到底就是开一亩地,得三年六坛的份额。

  要的真不多!

  一番简单的心算之后,朱允熥笑道,“可以,此方案我同意了,不过流程还是需要你们自己走,尤其是监管监控这一块怎么做,如何保证执行,这一信心你们要给出来!”

  大五指牌甘蔗酒,作为大五指峰地区的产业支柱,产量上要是被限,影响的可不仅仅是直接得利者,还得有千千万万的农户。

  在无其他产业支撑的自治区。

  自治区上交税收要从酒厂里来,基础建设的资金要从酒厂的利益中取,说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