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五章 仁政,人和_三国:被曹操出卖,我转投刘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野,便让大唐商会耗干了大部分流动资金。

  再加上这次炸药的开支,大唐商会的顿时陷入了财政危机之中。

  若没有其他增加收入的办法,可能未来一段时间里,大唐商会都要陷入停摆状,慢慢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

  不过这当然难不倒徐风,接下来一段时间,他也要多花点心思在赚钱上面。

  到时候富可敌国,以一家之力便可抗衡无数世家合力。

  随着战事结束,便轮到新野处理善后工作了。

  首先是剩下一万多俘虏如何处理。

  一万健全的俘虏,还有五千轻伤俘虏倒好处理。

  徐风在刘备耳边嘀嘀咕咕一会儿,刘备便点点头。

  随后直接大手一挥,表示愿意放这些俘虏回家。

  并且在临走之前,他还放话明言。

  说他们都是大汉子民,就算出征作战,也要为了黎明百姓。

  天下兴旺,匹夫有责。

  若沦为野心家图谋天下的棋子,洒尽热血,才算是枉费一生。

  所以他们愿意回家的,都会分到几天的口粮。

  不愿意回去的,都可以留在新野,在他刘备的治下安居乐业。

  他保证决不会歧视苛责任何人,留下来的人还能分到田地,绝对衣食无忧。

  在封建时代,一般俘虏的存在只有三条路。

  一是残酷杀害。

  二是换取高昂的赎金。

  三就是要一辈子作为奴隶劳工,终日束缚在不见天日的繁重工作中。

  就算走了狗屎运,被作为降军编入队伍。

  也不过是成为排头送死的炮灰,平日里也是备受歧视。

  如今刘备不仅放他们自由,还送给他们回家的粮食。

  如此大恩,也立马软化感动了几乎所有的士兵。

  一群大老爷们,哭的稀里哗啦,跪在地上磕破了脑袋。

  各种高呼刘皇叔大恩,徐风先生大恩的。

  近乎一半的人,都主动选择留在新野,领取土地成为百姓。

  甚至还有愿意直接投入刘备军中,为其效力,弃暗投明。

  剩下的一半人,也有不愿意回到许都。

  想要从此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的。

  毕竟他们是败军,而且还被俘虏过。

  若是回了许都,大概率会被问罪。

  运气不好,不仅会遭受牢狱之灾,甚至丢了一条小命。

  总之,这些人就算离开,也绝对不会再对刘备集团产生害处。

  反而能帮刘备的仁德之名更加名扬四海,获取天下民心。

  但最棘手的,便是那三千重伤之兵。

  古往今来,别说是俘虏对方的重伤士兵。

  就算是己方的士兵,一旦重伤,下场也绝对好不到哪里。

  一些良心的诸侯,可能还会允许对方拿着银钱粮食离开。

  像曹操、董卓这种心狠一些的人。

  直接就会抛弃重伤士兵,甚至用来填塞道路,挖坑活埋。

  实在是惨不忍睹。

  此时,这三千重伤俘虏,如果任他们自生自灭。

  那结果必然是,几乎不可能活下来几个人。

  因此,徐风的建议便是……救,不分敌我的尽力救治。

  被俘虏的伤病,只要一息尚存。

  就会由医官进行救治,喂以草药。

  这倒不是什么圣母心发作,而是稳固自己的基本盘。

  相比曹操,刘备的支持者更多是中下层的士兵和百姓。

  只有稳定好自己的人设,才能获取更多‘基本盘’的支持。

  相反,假设黄巾军起义,指定的第一条法律就是官大于民,民不得反抗官员。

  或者是拥兵自重的将领,第一刀就降低士兵的各种待遇。

  如此,原本支持他们,给予他们力量的群体,立马就会反噬,如同大楼失去了地基。

  实际上,这些救治俘虏的花费对于大唐商会,不过是九牛一毛。

  根本算不上什么伤筋动骨的花销。

  但这种行为,在这个人命贱如草芥的时代,可谓是异端之中的异端。

  徐风并没有说明此举的好处。

  刘备却是未加思索,直接点头道:

  “此言既出鸿羽先生之口,必是有大道理的。”

  看得出来,刘备也是十分赞同徐风的做法。

  立马便派下令,派大量医官携带药物。

  治疗那些还有一线生机的重伤之人。

  就算是已无药可救,也要尽量帮其减少痛苦,避免多受折磨。

  “各为其主,这些士兵也是我汉家大好男儿……”

  请收藏:https://m.c1r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